能源信息化

锚定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聚焦电力行业信息化业务场景,深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打造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。

虚拟电厂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
能效监测诊断与能效提升仿真平台
虚拟电厂资源管控与协调优化平台
虚拟电厂资源管控与协调优化平台

平台深度融合信息通信与能源管理技术,以数据智能驱动分布式资源的统一监控与优化配置,打通新能源消纳瓶颈,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。通过整合可调节能源资源,显著提升电网灵活性与运行效率,并依托智慧能源服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,落地案例验证资源聚合效能,填补区域技术空白并形成行业标杆,助力实现"双碳"目标。

系统特点
5G终端与安全防护

搭载5G通信终端,兼容Modbus/104等8种协议,集成国密算法加密模块,传输速率达1Gbps,实现毫秒级响应与99.99%数据完整性,破解行业安全与效率矛盾。

资源池化整合能力

构建百万级分布式资源池,支持光储充/负荷设备秒级接入,资源利用率提升40%,单园区可调节容量超10MW,精准匹配电网调峰需求。

智能调度服务引擎

基于AI的日前-实时两级优化算法,调度响应延迟<200ms,策略生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倍,解决新能源波动性消纳难题。

多级互联架构设计

支持省-市-园区三级级联管理,单系统承载超500节点并发控制,故障隔离时间<0.5s,适应复杂电网拓扑与多主体协同需求。

模块化弹性扩展

采用微服务架构,功能模块热插拔升级,系统扩容成本降低60%,7×24小时运行可靠性达99.95%,满足电力市场动态规则迭代。

市场服务闭环

贯通需求响应/辅助服务/绿电交易三大市场,策略收益率提升15%,支持T+1结算,年均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2%-18%,形成商业价值闭环。

重点案例
虚拟电厂资源管控与协调优化关键技术及平台研发

成功在地市供电公司部署,整合了产业园区内的可调节能源资源。通过智能调度服务,实现了资源的精准控制与高效利用,显著提升了电网的灵活性与效率,有效缓解了新能源消纳压力。

能效监测诊断与能效提升仿真平台

平台深度融合数据智能与工业机理,以端到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绿色转型。通过实时监测-精准诊断-仿真优化闭环,实现工艺流程能效跃升与碳排放动态管控,覆盖水泥、纺织等高耗能行业,推动工业能效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升级,树立能效优化与低碳运营新范式。实践验证碳效优化率超行业基准30%,获省部级科技认证;深度参与国标制定,输出水泥/纺织行业能效提升指南,赋能企业年降碳超万吨;以国网级标杆项目为牵引,构建“平台+服务”生态,实现技术壁垒与商业价值双突破。

系统特点
多源异构数据融合

支持Modbus/OPC等12种工业协议接入,数据采集覆盖率>99.5%,破解能源数据孤岛难题,能效基线校准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8倍。

行业适配算法库

内置水泥/纺织等5大高耗能行业30+核心算法,能效优化率高于行业基准30%,实现吨产品综合电耗下降10%-15%。

高并发处理能力

采用分布式流式计算引擎,单节点实时监测延迟<200ms,数据吞吐量达10万条/秒,支撑千台设备并行诊断。

动态能效优化模型

基于设备-工艺-系统三级诊断,异常定位准确率≥95%,年降碳量达万吨级,能效提升与碳减排协同闭环。

仿真推演引擎

构建多变量耦合数字孪生体,模拟误差<3%,试错成本降低70%,支持节能技改方案预验证与效益量化。

定制化服务框架

提供能耗看板/策略库等6大模块灵活配置,交付周期缩短50%,用户定制需求响应满意度达98%。

安全防护体系

集成国密算法与动态脱敏,数据加密强度达金融级,权限颗粒度至字段级,系统可用性≥99.99%。

能效-碳效双控

对接碳交易市场,减排量核算偏差<2%,实现企业能效账单与碳资产联动,驱动碳效同步提升20%。

虚拟电厂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

系统以聚合分布式光伏、储能、可调负荷等资源为核心,破解新能源调控难、分布式资源管理低效等痛点。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、储能及负荷资源,实现灵活调度与电力市场交易,提升新能源消纳和电网韧性‌;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整合风光储等多能互补,优化能源效率,保障可靠供电,推动企业能源数字化升级‌。两者协同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,加速“双碳”进程‌。

系统特点
多源异构资源聚合调度能力

支持多样化资源的高效聚合与灵活调度,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与电网韧性,解决分散资源协同难、响应滞后等传统电力系统痛点。

风光储协同优化与多能互补

通过多时间尺度能量优化技术,实现风光储动态互补与负荷精准匹配,降低新能源波动性影响,保障供电可靠性与能效最优。

全域协同控制与智能决策

支持多层级微电网与虚拟电厂集群的协同运行,结合实时数据与预测算法优化调度策略,增强区域电网动态调节能力。

全景感知与智能诊断分析

基于全量数据采集和实时诊断,实现设备异常快速定位与运行风险预警,提升系统主动防御能力,解决故障处置效率低下问题。

重点案例
调控中心能量管理系统

平台实现对调控范围内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的源、网、荷、储、充各类资源的实时监控、诊断告警、全景分析、有序管理和协同控制。调控中心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调控中心能量管理、调控中心监控两套系统,在保证调控中心内各微电网、虚拟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化运行为目标,对微电网和虚拟电厂的发电、配电以及用电进行管理和运行结果分析。

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
版权所有 辽ICP备05025451号
电话:024-24696188
传真:024-24696179
E-mail:admin.office@sict.ac.cn
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南屏东路16号